《2024看贵州》六盘水:激活乡村活力 共绘美好未来

2024-12-22 来源:大湾区时报 阅读:
金秋时节,踏入六盘水的每一个村落,一幅幅美丽宜居、和谐美好的乡村新画卷映入眼帘:乡村小道洁净而平坦,农家院落舒适而雅致,富民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村民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六盘水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一幅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徐徐铺展。

固本强基:多措并举的综合施策

“家里有几个人就业?家庭年收入有多少?家里有人生病吗?”近日,有关工作人员正在钟山区金盆乡走访监测帮扶重点人群,详细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情况,倾听、记录他们诉求,宣传医疗、教育、就业等政策。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变的是目标阶段和任务重点,不变的是责任和使命。

六盘水压紧压实“四个不摘”责任,坚持“党政线”联动、“业务线”齐动、“上下线”互动,建立市领导包县、县领导包乡、乡镇领导包村的工作机制,聚焦重点工作开展调度督促,高位推动各项措施落细落实。

同时,将防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第一道防线”,出台了《六盘水市健全完善防范化解返贫致贫风险办法》,深入推进重点人群监测帮扶专项行动,持续开展常态化排查,及时识别监测对象,针对不同情况制定帮扶计划,分层分类进行帮扶。2024年前三季度新识别监测对象2487户10086人,做到应纳尽纳、应帮尽帮。

全面开展“3+1”保障回头看专项行动,紧紧围绕脱贫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短板”问题,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原则,在政策制定、资金投入、项目安排和资源分配等方面进一步加大保障力度。2024年争取省级以上财政衔接资金5.4亿余元支持六枝、水城重点帮扶县发展。水城区、六枝特区分别获国债资金2.82亿元、2.02亿元。争取东西部协作资金1.05亿元,实施项目47个。

——实现教育应助尽助。按照“一个都不能少”的底线要求,压实“双线”责任制和“七长”负责制,建立完善6至16周岁适龄儿童就读台账;落实各级各类教育资助政策,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现“应助尽助”。

——抓实医疗卫生服务。积极开展农村大病救治工作,落实“应助尽助”“应签尽签”要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一般脱贫人口和“三类人员”共签约548817名;全面执行“先诊疗后付费”政策;1003个村卫生室均按要求配备1名(以上)村医,配备80种(以上)药品,实现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建立“15分钟医保服务圈”乡镇级92个站、村(居)级1152个点,完成“15分钟医保服务圈”建设全覆盖。

——强化住房保障。建立乡(镇、街道)以行政村为单位开展日常巡查、县级每月监督检查、市级季度监督检查的三级联动机制,对新增、返危住房,采取危房改造、闲置公房安置等措施即增即改、动态清零。

——加强饮水工程维护。抢抓水网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机遇,强化项目建设,提高农村供水“两率”。今年以来,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已开工项目22个、完成建设13个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4.7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六盘水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护办法(试行)》,实现了农村饮水安全动态监测全覆盖。

产业交响:多元经济的协同发展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是发展之基、财税之源、富民之本,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

每年九月下旬,在盘州市新民镇,村民房前屋后都是晾晒的红米,处处欢声笑语。

红米是当地村民致富的希望。新民镇依托财政衔接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利用高海拔生态资源优势,探索合作共赢的红米产业“联农带农”新模式,以“高原红米”品牌为突破点,延展生产、加工、农旅、养身、研学产业链,将红米产业与梯田保护紧密结合,建成了独具特色的梯田红米小镇。

2023年以来,新民镇建成核心示范基地3680亩、红米加工厂1个,带动全镇水稻种植9000亩,覆盖全镇脱贫人口1846人。

在海拔 1650 米的云贵高原东斜坡,位于六枝特区新场乡的贵州二表哥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养殖基地里,黑色“跑山猪”在林间活动觅食。

在今年的3月份,公司145头生猪通过海关现场监督装运,在拱北海关顺利通关直供香港、澳门,标志着六盘水市生猪供应港澳实现“零的突破”。

跑山猪养殖基地

贵州二表哥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依托优异的生态环境和放养的特殊养殖模式,饲养出品质高、健康、营养的黑毛猪,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和认可,“二表哥”黑毛猪已成六盘水一个响当当的品牌。公司自去年2月取得“国家级无非洲猪瘟小区”认定后,又于9月取得“港澳活猪饲养场注册登记条件”,成为六盘水第一家出口港澳的本土猪企。

公司采取“基地+养殖小区+农户”的合作模式,由六枝特区出资建设养殖小区,公司以固定分红的形式承包养殖小区饲养生猪。2018年到2023年,二表哥公司共向利益联结主体分红1646万元,受益农户7970户2.5万人。

近年来,六盘水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构建农业现代化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在全力抓好粮油生产的同时,推动以“凉都三宝”为重点的特色产业发展,不断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2024年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2.34亿元,增速3.4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10元,增速7.1%。 ​

优化扶持鼓励政策,强化指导服务,不断增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和带动能力。截至目前,全市龙头企业102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99家;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4286个,其中,国家级示范社33个、省级示范社114个;全市家庭农场1157个,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82个。

品牌强农战略持续推进。全市累计获得地理标志商标2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3个,绿色食品54个,名特优新农产品3个,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6个,新增有机产品认证证书6张。

四项收入:促进增收的有益探索

走进位于水城区新桥街道新业社区1号楼的贵州思博服饰生产车间,只见众多工人正在生产流水线上娴熟地操作机器,进行着平车、锁边等缝纫、剪裁作业,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该项目为东西部协作项目,由广东鸿博服饰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产品主要销往东欧各国。企业于2023年3月入驻易扶搬迁社区新业社区,并于2023年4月26日投产。贵州思博服饰的入驻投产,不仅盘活了社区闲置资产,增加了社区的集体收益,更增添了易扶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现在,贵州思博服饰共有员工110多人,其中60%为新业社区搬迁群众,剩下的员工也大都是周边乡镇、街道的群众。

贵州思博服饰生产车间

近年来,六盘水市紧盯脱贫人口收入,加强监测帮扶,主要采取稳岗就业、发展产业等措施促增收,着力提高脱贫人口“四项收入”。

紧盯促进就业,稳步提升工资性收入。通过引导外出务工、就业帮扶车间(基地)吸纳、乡村公益性岗位兜底等途径,促进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截至目前,全市脱贫人口务工规模30.7万人,占年度目标任务24万的127.92%。

强化要素保障,稳步提升经营性收入。用好财政、金融、用地等扶持政策,投入财政资金8.6亿余元促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返租倒包、股份合作等模式,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全市2018—2023年帮扶产业经营性项目应分红资金13379.69万元,已分红13187.99万元。

盘活扶贫资产,稳步提升财产性收入。充分利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鼓励和指导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以出租、合作开发、入股经营等方式盘活用好农村资源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2024年投入财政衔接补助资金6987.36万元,实施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37个;全市共兑现土地流转费2688.12万元。支付交通项目占地欠付补偿款2.86亿元,涉及群众10011户。

用好惠民政策,稳步提升转移性收入。严格落实好兜底保障政策,今年以来,连续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未成年人基本生活保障标准、特困供养标准,有效保障了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截至9月,全市共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孤儿等各项资金8.65亿元,惠及困难群众30.17万人。全市52项惠民惠农补贴已发放22.42亿元。

村美民和:共建共享的幸福实践

乡村发展,环境是面子;振兴乡村,宜居是气质。

干净整洁的乡村道路、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设施齐全的休闲广场……近日,走进水城区营盘乡高峰村,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整洁有序的村容村貌让人眼前一亮。2023年,高峰村还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我是土生土长的高峰人,这些年村子完全变了样,风景更美、产业更旺、村民‘三感’更足。”说起村子的变化,高峰村党支部书记谢兴学如数家珍。

在高峰村文化广场一侧有个“超市”,里面产品均不能购买,只能用“积分”兑换。“‘乡风文明诚信积分治理’机制,将环境卫生保洁、垃圾分类回收、道德行为规范等纳入村规民约诚信积分管理内容,对良好的行为给予加分。积分可在‘超市’兑换日常生活用品。”谢兴学说。

在谢兴学的办公室,还有一张A4纸打印的地图,上面用黑笔圈出5个区域,谢兴学介绍这是高峰村创新探索的片区管理治理模式。“高峰村少数民族较多,我们根据地理位置、生活习惯等因素,划分出5个片区,成立片区管理委员会,广聚群贤激活自治细胞,协商议事推动问题化解,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近年来,六盘水市聚焦乡村建设,以更大力度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紧紧围绕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五大振兴”,稳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扎实推进示范点建设。编制《六盘水市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工作方案》,全力打造乡村振兴“乡村样板”。对照“一方案两规划”,整合各级财政资金,围绕村级产业发展、农民住房需求、基础设施保障、村庄公共服务等实施规划项目。六枝特区郎岱镇花脚村等5个村入选全省乡村振兴旅游重点村,盘州市淤泥乡岩博村荣获国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村级实践交流基地。

——持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利用“贵州数字乡村建设监测平台”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运行监督管理。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行政村覆盖率100%,30户以上自然村寨覆盖率95%以上。对全市纳入运维的338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排查,按照“整改一批、巩固提升一批、依法依规有序退出一批”进行分类整改,现正序时推进。

六枝特区落别乡垃圾资源化处理站

——全力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深入推进“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和“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基层社会治理机制;选派律师及法律服务工作者担任村(居)法律顾问;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专项行动;盘州市荣获全国乡村治理中运用“清单制”试点县。

如今,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每一处村庄的变化,都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注脚,每一张笑脸,都是人民幸福生活的最好见证。

 

鸣谢:六盘水市委宣传部

供稿:李  佳  李  曼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18-2023 www.DWQSB.com

主办:大湾区时报社

联系我们 澳门:(853)6809 2788 香港:(852)5699 0115

联系邮箱:ghmbayareatimes@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