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明湖湿地公园
科学推进国土绿化“扩绿”,“生态绿都”名片越擦越亮。紧紧围绕“两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打造,以做大绿色总量为目标,高标准、高质量实施绿化工程,高质量开展造林绿化,积极拓展国土绿化空间,着力提升全市绿色总量和森林质量,森林覆盖率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7.55%提升至目前的62%,解决了森林从“少”到“多”的问题,目前全市森林面积达922万亩。2022年,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2023年12月,制定下发了《六盘水市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明确全市森林质量提升各项目标任务,扎实推进“生态绿都”“美丽凉都”建设。
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兴绿”,“两山”转化之路越走越宽。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践路径,统筹推进林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协同发展。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林下经济发展利用林地面积每年均在100万亩以上,年产值从2012年的8亿元增长到37亿元。积极发展森林康养和生态旅游等产业,目前全市建设森林康养试点基地6家,建成康养林3.12万亩、森林康养步道86.8公里,开发特色旅游产品,不断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发挥国有林场示范带动作用,利用国有林场优质资源,因地制宜探索发展“林菌、林茶、林旅、林药、林苗”等发展模式,因地制宜打造一批林下种植中药材、林下食用菌、林下育苗等12个市级林下经济示范点。
全面筑牢生态屏障“护绿”,“森林质效”得到不断提升。坚决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全力保护好林草资源为重点,持续开展执法专项行动,守牢守好生态底线。全面推行林长制,积极探索实施“林长+警长”“林长+检察长”“林长+法院长”等协作治林新机制,把天然林保护、森林草原防火、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等工作纳入林长制考核体系,推深做实“林长制”,真正实现“林长治”,全力构筑生态安全屏障。通过林长制全面实施,破坏林地案件数量逐年下降。目前,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地16个,面积10.53万公顷;湿地保有量达12.26万亩,近年来未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天然林保护修复达100%;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为零,森林资源保护和森林质量不断提升。
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迎来迁徙红嘴鸥
全力狠抓项目实施“管绿”,“森林四库”功能不断增强。高度重视项目谋划申报工作,坚持规划先行,抢抓国土绿化、国家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新国发2号文件等重大机遇,结合森林资源现状,以国有林场(区)为重点,积极谋划申报退化林修复、低产低效林改造、森林抚育、石漠化综合治理等森林质量提升项目,引入社会资本投入森林抚育、管护和经营。党的十八大以来,完成森林抚育30万亩、低产低效林改造19万亩。投入资金1亿元,提升全市森林防火预警监测能力。“十四五”期间,完成退化林修复面积25.5万亩,治理石漠化面积338平方公里。同时,积极打造示范点,采取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方式,稳步推进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作,先后在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和凉都森林公园等区域建立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示范点2个,示范面积900余亩。
坚持林业改革创新“活绿”,“森林价值”得到不断彰显。坚定不移走保护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充分发挥国有林场造林绿化的先锋作用、木材战略贮备的骨干作用、提供优质生态产品的主力作用,大力推进绿色林场、科技林场、经济林场建设,制定印发《六盘水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同时,积极拓展全市国有林场发展空间,积极争取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项目、保障性苗圃建设和林下经济项目,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林业建设,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林业经营主体和林产品生产基地,加强分类指导和差异化服务,促进经营主体多样化发展,让林场率先走出“不砍一棵树、照样能致富”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目前,全市4个国有林场面积达16.72万亩,发展林木种苗400余万株,建成生态旅游项目13个,成功申报贵州省首批林业碳票,打造“三变”+林下经济示范点6个,带动47万人增收致富。
鸣谢:六盘水市委宣传部
供稿:六盘水日报社 记者 赵庆常
责任编辑:
2024-12-22 00:16:48
2024-12-22 00:14:48
2024-12-22 00:12:52
2024-12-22 00:11:00
2024-12-22 00:06:33
2024-12-22 00:03:45
头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