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副刊 > 书评随笔

临水而歌:诗韵中深蕴的人文精魂与哲思华章

文/周军(夏冉雪)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在当今快节奏且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人们犹如置身于茫茫迷雾,内心时常被疲惫、焦虑与迷茫所笼罩,因而愈发渴望寻觅到一部能够如清泉般润泽心灵、似明灯般启迪智慧的佳作。近日于文学坊间及网络天地间偶然获悉一部当代散文诗版的《道德经》—— 此即王定芳先生之佳作《临水而歌》,如获至宝不甚欣喜,加班加点囫囵吞枣开始咀嚼。

       我是一个对《道德经》一知半解的半吊子的“所谓文人”,要不是读到王定芳先生所著的《临水而歌》;要不是读完何士光老师对其所作序言:感悟《道德经》;要不是品过杨思辉、夏国强、孟祥生几位评论家的评论。我怎能对《道德经》滋生兴趣;我怎能一夜从《临水而歌》中读懂人生;我怎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另一种深层次的认知。

       王定芳先生的《临水而歌》深入挖掘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智慧和价值,将《道德经》中人们较为熟知的智慧箴言与文学联系起来,用散文诗艺术的形式阐释和解读其中的核心要义和思想精华。

       书中精选了《道德经》中60个四字成语,创作成60首散文诗,每首自成一章,章与章之间又保持其整体协同性,每章约500字。作品主体部分共分3辑:第一辑“道法自然”,突出“道”这一文化元素;第二辑“上德若谷”,突出“德”这一文化元素;第三辑“上善若水”,突出“善”这一文化元素。

       在这个浮躁的年代,《临水而歌》恰似应运而生的文化瑰宝,它以独特的散文诗体裁为舟楫,搭载着古老而深邃的哲学思想,在现代生活的浩渺海洋中破浪前行,引领读者闲庭信步踱入文学与哲学的神圣殿堂,使其得以深度感悟人生的真谛与奥秘。这部作品不仅是文学与哲学的完美融合,更是一场触动灵魂、滋养心智的精神盛宴,为在尘世中奔波劳碌的人们提供了一方宁静致远的心灵栖息之所。

一、诗意盎然的文学表达:绘人文思想于诗意画卷

       《临水而歌》最为引人瞩目的显著特征之一,便是其如诗如画、韵味无穷的文学表达形式。王定芳先生犹如一位匠心独运的艺术大师,巧妙地选取了散文诗这一兼具散文之灵动自由与诗歌之韵律优美的独特文学体裁,作为诠释《道德经》的精妙载体。他以灵动的笔触和深邃的感悟,将《道德经》中那些晦涩深奥、玄之又玄的智慧箴言巧妙地转化为一首首充满诗意与美感的散文诗。这种独具匠心的创作手法,宛如神奇的魔法,赋予了古老经典以崭新的生命活力与艺术魅力,让其在岁月的长河中焕发出耀眼的青春光彩。

       在这部作品中,每一首散文诗皆宛如一幅精美绝伦、意境深远的画卷,徐徐展开在读者眼前。无论是阐释 “道法自然” 这一深邃哲理时所营造出的天地万物和谐共生、周而复始的宏大景象,还是描绘 “上德若谷” 所展现出的高尚品德犹如深谷般虚怀若谷、包容万物的豁达境界,亦或是刻画 “上善若水” 所体现出的人生智慧恰似流水般润泽万物、与世无争的温婉姿态,无一不被作者以细腻入微、饱含深情的诗意笔触描绘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读者在沉浸于这些优美诗篇的阅读过程中,仿佛身临其境,不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散发出来的独特魅力与和谐韵律,更如同穿越时空的隧道,与古老的哲理思想进行了一场心灵深处的亲密对话,从而深刻领悟到人文与哲理思想的核心精髓与无穷智慧。

       试看《有无相生》一篇,作者以其敏锐独特的视角和超凡脱俗的想象力,将 “有无” 这一抽象的相对概念与生活中无处不在、息息相关的诸多现象紧密相连。如文中写道:“活着,就是一口气的旅程。呼出、吸入,简单而重复的两个动作,一直在维护着生的命运。” 通过对生命呼吸这一最为平常却又至关重要的现象的生动描绘,深刻揭示了 “有无相生” 在生命层面的精妙体现与内在联系。使读者不禁陷入沉思,开始用心审视生活中那些看似截然对立、实则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事物,进而逐渐领悟到传统文化对于世界本质的深邃洞察与独特理解。这种将抽象哲理具象化的创作手法,不仅降低了读者理解哲学的难度,更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与吸引力,使读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传统文化的洗礼与熏陶。

       又如在《和光同尘》里,作者别出心裁地将自己比作那自由穿梭于光与尘之间的风,“我或许就是经久不息的风,与空气共存同频。居住在光与尘之间,有时流光溢彩,有时融入风尘。” 借助这一形象生动的比喻,作者深入浅出地表达出对 “和其光,同其尘” 这一理念的深刻理解与感悟。倡导人们在为人处世时应秉持一种谦逊低调、平和包容的态度,如同那无形的风一般,能够与世间万物和谐共处、相得益彰,不刻意彰显自身的光芒,亦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这种创作方式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与指导意义,从而引发内心深处的强烈共鸣与深刻反思。

       从文学理论的角度来看,这种创作手法类似于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所提出的 “陌生化” 理论。通过将抽象的哲理思想以独特的、富有诗意的形象展现出来,打破了读者对常规概念的固有认知模式,使读者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感受和理解传统文化,从而延长了读者对作品的审美感知过程,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二、深刻透彻的哲理思考:以诗语悟人生智慧之深邃

       《临水而歌》绝非仅仅是一部徒具华丽外表的文学作品,其更深层次的价值在于它是一座蕴含着丰富哲理宝藏的智慧殿堂。王定芳先生凭借其对《道德经》的深入研读与深刻理解,以及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感悟,将传统哲学思想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巧妙地镶嵌在每一首散文诗中。这些诗篇犹如一面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哲学对于宇宙、人生、道德等诸多方面所秉持的独特见解与深刻思考,同时也如同一把把钥匙,开启了读者对于自身生活、价值追求等问题进行深入反思与探索的大门。

       在作品中,作者始终紧紧围绕 “道” 这一核心概念,展开了对宇宙万物本源及其变化规律的深入探讨与阐述。通过对 “道法自然” 这一哲学思想的深刻解读,作者反复强调了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重要性与深远意义。在当今这个科技飞速发展、人类对自然过度索取与干预的时代,人们往往陷入了忙碌与浮躁的漩涡,内心的平和与宁静被无情地打破。而《临水而歌》恰似一阵清风,提醒着读者应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尊重自然规律,放下过度的欲望与执念,以一种从容淡定、顺其自然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与困难。只有如此,方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寻得内心的安宁与平衡,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与此同时,作者还通过对 “上德若谷” 等品德追求的深入剖析与阐释,积极鼓励读者努力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宽广的胸怀。在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与物欲横流中,人们常常为了名利而不择手段,道德底线屡屡遭受冲击,人际关系也变得日益紧张与冷漠。而《临水而歌》则如同一盏明灯,为人们照亮了前行的道路,引导人们以包容和谦卑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困境,以善良和仁爱之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品德修养,才能真正赢得他人的尊重与信任,建立起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进而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与社会的和谐稳定。

       以《天长地久》为例,作者立足广袤无垠的天地人间,以深沉的笔触探讨了生命的存在意义与价值。“天之下,地之上,是人间。人是时空的一种存在,也是万物之一。在天地间,见证时空亘古和万物生息。” 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天地万物的敬畏之情,更引发了读者对人生意义的深刻追问。在这浩瀚宇宙中,人类如沧海一粟,生命短暂而渺小,但我们却可以通过追求精神的永恒与价值的升华,在有限的时光里创造出无限的可能。这种对生命的思考与探索,使读者超越了世俗的功名利禄,更加关注内心世界的丰富与精神境界的提升,从而为人生的道路指明了方向。

       从哲学层面而言,这与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所探讨的 “此在” 与 “存在” 的关系有着某种共通之处。人作为一种特殊的 “此在”,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通过对自身存在意义的深刻反思与积极追求,能够超越个体的短暂性,实现与更宏大的 “存在”(如天地万物的永恒规律)的契合,从而获得精神上的超越与升华。

三、与现实的紧密结合:优秀传统文化照进现代生活之路

       《临水而歌》的独特魅力还体现在其与现实生活的紧密交融与无缝对接上。它并非是一部高高在上、脱离实际的纯粹哲学著作,而是王定芳先生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生活感悟,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巧妙地融入到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其如涓涓细流般润泽着读者的心田,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种种困惑与挑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智慧指引与精神力量。

       在书中,作者匠心独运地选取了 “水” 这一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深入阐述了哲学对于人生智慧的独到见解。通过对 “上善若水” 这一哲学思想的生动诠释,作者着重强调了水的柔性与顺应性在人生旅程中的重要价值与深刻启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挫折,如工作上的压力、人际关系的矛盾等。而《临水而歌》则教导我们,应像水一样保持灵活与顺应的姿态,不与困难正面硬刚,而是以柔克刚、以退为进,巧妙地化解矛盾与困境。正如水在流淌过程中,能够根据地形的变化而适时调整自己的路径,始终保持着前进的态势。同时,作者还通过 “水” 的意象,深情地鼓励读者在喧嚣浮躁的尘世中,努力保持内心的纯净与宁静,不被外界的诱惑与干扰所左右。如同水之清澈透明,能够洗净尘埃,我们亦应坚守内心的本真,不为功名利禄所迷惑,从而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与坚定的信念。

       例如在《静之徐清》一篇中,作者借与河的一次偶然际遇,生动地表达了对 “静之徐清” 的深刻感悟。“一次偶然,与一条河际遇。河水静流,有湖乃生。一页春湖,沉映三五行人的身影。悠悠步履,轻踩大地内心。一只水鸟,凫动湖面。弧形的波纹,婉如雁字长天。一位长者,临水垂钓。纵然水清无鱼,亦频频举杆醉翁之意。这条河,前世为臭水沟渠,今生是湿地公园。人们的到来,启发了浊水的习惯行为:是该停止奔流不息的折腾了,好好静下来想想自己的前程。只要能静得下来,时间最能说明一切,事实也是实事求是的。远处的高楼,以及近岸的垂柳,以倒影的方式回馈湖水的清静。天空,蔚蓝般清醒。” 从河水由浊变清的奇妙过程中,作者深刻领悟到内心宁静对于澄清思绪、获得新生的极端重要性。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中,人们的内心常常被各种杂念与烦恼所充斥,如同浑浊的河水一般失去了本真与清澈。而《临水而歌》则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心灵的慰藉与修行的方向,引导人们学会在繁忙的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宁静角落,通过内心的平静来化解烦恼、明晰方向,实现自我成长与精神升华。

       此外,《临水而歌》还通过对诸多现实生活场景与事例的生动描绘,如《廉而不刿》中校长的事例,深刻诠释了哲学思想在具体人物与事件中的体现与应用。在这个事例中,校长在讲述自己的教书办学经历时,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热爱溢于言表,但当提及一些孩子因学位不足而无法接受优质教育时,他不禁泪流满面。这一场景生动地展现了 “廉而不刿” 的深刻内涵,即一个人在坚守原则与底线的同时,应怀有仁爱之心,不伤害他人,以善良和包容的态度去对待身边的人和事。这种在现实生活中鲜活的事例,使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并非是遥不可及的抽象概念,而是能够实实在在地指导我们的行为与生活,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营造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

       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这体现了文化对个体行为和社会关系的深刻塑造作用。通过《临水而歌》这样的作品,渗透到现代社会生活的微观层面,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进而对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与文化传承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独特的创作手法与风格:散文诗韵中的人文新声

       《临水而歌》之所以能够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崭露头角、独树一帜,其独特的创作手法与别具一格的风格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王定芳先生以其深厚扎实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独到的哲学洞察力,犹如一位技艺精湛的工匠,将《道德经》中的智慧箴言与现实生活的素材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精心雕琢出这部充满哲理与诗意的佳作。

       在创作手法上,充分发挥了散文诗这一文学体裁的灵活性与多样性优势,以诗意的语言和独特的形式对人文思想进行了富有创意的再创作。散文诗的自由结构使作者能够突破传统诗歌的格律束缚,更加自如地表达复杂的思想情感与哲学理念。他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灵活地运用长短句相结合的方式,营造出跌宕起伏的节奏与韵律,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一种如音乐般的美妙旋律。同时,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象征、排比等,将抽象的哲理思想具象化、生动化,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与感受。例如在《大象无形》中,作者通过对天地自然的宏大而细腻的描写,“选择一个制高点,俯视大地,仰望天空:山不穷,水不尽;天无边,地无角。天高地厚,天大地广;天地未央,天地无形。真的是天圆地方吗?有时,眼见未必真,耳听未必实。规则促成规律,但是一些规律往往隐含时效性和阶段特征。” 运用排比的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与节奏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广袤无垠的天地之间,深刻感受到 “大象无形” 的奇妙境界,引发了对世界本质和事物表象与内在关系的深入思考。

       在风格上,《临水而歌》呈现出一种清新脱俗、自然流畅的独特韵味。王定芳先生的笔触细腻入微,犹如春风拂面,轻柔而温暖,能够深入到读者的内心深处,触动读者最柔软的情感琴弦。他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哲理,避免了冗长繁琐的叙述与晦涩难懂的术语,使作品具有极高的可读性与亲和力。无论是描绘自然景象还是阐述人生哲理,都能够以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与哲理的世界之中。在这个世界里,读者仿佛能够与作者一同漫步在山水之间,聆听自然的声音,感悟人生的真谛,在阅读后留下深刻的印象与久久难以忘怀的感悟。

       从美学的角度分析,这种创作风格符合中国传统美学中 “意境” 的审美追求。通过简洁而富有诗意的语言描绘出富有韵味的场景和意象,营造出一种空灵、深远的意境,使读者在审美过程中能够超越具体的物象和情节,领悟到更深层次的哲理和情感内涵,从而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五、对传统文化的深刻感悟:心灵碰撞中的道之真谛

       《临水而歌》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与哲学的著作,更是王定芳先生与传统文化的深度碰撞与交融的心灵结晶。通过这部作品,读者仿佛能够沿着作者的心灵轨迹,深入探索,真切感受到传统文化对于宇宙、人生、社会等诸多方面所蕴含的独特见解与深刻思考。

       在书中,作者以 “道” 为指引,深入阐述了传统文化对于宇宙万物本源及其变化规律的深刻认识。他反复强调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重要性,使读者深刻认识到在这个瞬息万变、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是实现与自然和谐共生、与世界和谐相处的关键所在。同时,作者通过对 “德” 与 “善” 的不懈追求与生动诠释,积极鼓励读者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宽广的胸怀。以包容和谦卑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与困难,用善良和仁爱之心去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从而实现个人品德修养的提升与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融洽。

       例如在《见素抱朴》一篇中,作者以生丝和原木为喻,“一缕没有染色的生丝,一根未曾雕琢的原木。一丝一木,勾勒整个自然界。一幅天地人间最简洁的写意画。” 生动形象地诠释了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的深刻思想。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往往被各种物质欲望所迷惑,失去了内心的本真与纯真。而《临水而歌》则如同一股清泉,呼吁人们回归自然、回归本心,保持纯真质朴的本性,摒弃过多的私欲与贪婪,从而在简单纯粹的生活中寻找到真正的幸福与快乐。这种对人文思想的深刻感悟与生动表达,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禁对自己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追求进行深刻反思,进而引导读者走上一条追求内心宁静与精神富足的人生道路。

       又如在《死而不亡》中,作者通过胡杨和老子的典型事例,“胡杨以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的事实,让生存的青春长久驻守在生命的沙漠。木之圣贤者,在荒漠上写满绿意。死而形亡,这是物的结局?老子活了百年,成了长寿经典。五千余字的生命遗产,字字珍珠,句句金条,闪烁道德的文化光芒,照耀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人之圣贤者,于前世立功,为后世立言,为今世立德。德行随时空更迭,思想随岁月流淌。” 深刻探讨了生命的长短与精神的永恒之间的关系。使读者深刻认识到,虽然人的生命在时间的长河中是有限的,但我们可以通过追求精神的不朽,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出有价值的精神财富,从而使自己的生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实现生命的永恒与升华。这种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与探索,激励着读者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努力奋斗,追求更高层次的人生价值与精神境界。

       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反映了作品对读者内心深处文化潜意识的唤醒与引导。人文思想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的潜意识中有着深厚的根基。

       言而总之,《临水而歌》是一本好书,一本值得收藏的大书,或许是源于鄙人阅历尚浅,未能读懂作品的精髓,又或许是因为在下眼光拙劣,未能找到文字的瑕疵所在。总而言之,这本散文诗集以其诗意的笔触、独特的呈现方式以及深刻的内涵,成功地架起了一座连接传统文化与当代读者心灵的桥梁。它让《道德经》中的智慧在新时代依然熠熠生辉,持续为我们的人生之路点亮明灯。它不仅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深入研读的佳作,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将传统文化思想的精髓与现代社会的需求相结合,为我们提供了一条通向智慧与真理的大道。

 

作者简介:周军,笔名:夏冉雪,普安县作家协会副主席。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文/周军(夏冉雪)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在当今快节奏且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人们犹如置身于茫茫迷雾,内心时常被疲惫、焦虑与迷茫所笼罩,因而愈发渴望寻

2024-12-23 21:18:42

近日,著名作家包讷睿的长篇小说《橙灰的天际》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全文70余万字,共十个章节。作品以上世纪九十年代为背景,以三位年轻人的命运轨迹为线索,通过

2024-12-07 15:07:26

(晓梦 胡红柳/文 胡真强 曹小芸 摄影)2024年12月1日,深圳市文学创作学会、深圳市宝安区鸿雁文艺社、石岩文学创作协会、深圳市时代青工文化服务中心宏山齿科(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

2024-12-03 23:43:32

在文学群里结识了诗人谭滔,结识不久,他便把自己的诗集寄给了我。收到谭滔老师的诗集,我立马捧来阅读。

2024-11-20 19:23:33

湛江籍作家林小兵的散文集《点点灯火》,不仅是对个人生命轨迹的细腻勾勒,更是一场对故土与生活深度的

2024-10-25 09:01:58

这是活跃在深圳戏曲舞台上的黄梅戏艺术团,是专业黄梅戏演出的公益文化机构,填补了广东省黄梅戏艺术传承发展的专业团体空白:梅之韵黄梅戏艺术团。该团在南国叫响了知名度,一路

2024-09-02 00:49:54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 豁免条款

Copyright © 2018-2024 www.dwqsb.com 主办:大湾区时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如有侵权,敬请告知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本站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

联络我们 澳门:(853)6809 2788 香港:(852)5699 0115

举报邮箱:ghmbayareatimes@foxmail.com 京ICP备2023005563号